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标文化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念好“6字经”
时间:2021-06-01 17:53:29  来源:  作者:

 


张华荣: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念好“6字经”

   5月25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会议对“十三五”时期绿色有机地标工作做了总结,对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工作做了部署安排。会议指出,2021年包括今后一个时期,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念好“稳”“严”“实”“优”“响”“新”6字经。绿色有机地标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发展中又存在哪些问题?“6字经”该如何念?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

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念好“6字经”

——访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


   “一手打伞,一手干活”

   记者: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绿色有机地标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绿色有机地标事业发展情况如何?

   张华荣:2020年对于绿色有机地标工作是一个“大考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整个工作系统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一手打伞,一手干活”,圆满地交出了大考之年的一份合格答卷。绿色有机地标总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可以说,“风景这边更好”。绿色有机地标获证单位新增9615家,产品新增21641个,分别比2019年增长14.6%和11.9%。获证单位总数达到23639家,产品总数达到50295个,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5.6%。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742个,有机农产品基地66个,三产融合发展园区27个。

   记者: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绿色有机地标获证总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为什么?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张华荣: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及时出台政策措施,打组合拳。组织线上审核,明确续展企业证书有效期顺延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抽样、现场检测、培训等方面,做了部署应变和妥善安排,有效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全年近2万名企业内检员完成网上在线培训。同时,对疫情重灾区湖北省绿色食品工作系统提供帮扶资金,全部免除湖北省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相关费用。

   总量增加,但质量更为关键。在总量增加,工作量大增情况下,审核登记和证后监管工作到位,产品质量水平稳中提升。一是制度落实到位,二是政策措施到位。全年撤销17家企业36个不合格产品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在抽检数比上年增加30%的情况下,合格率为99.54%,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同时对80个各类市场开展市场监察,整改112个不规范用标产品,重点对茶叶、调味品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证产品开展风险预警跟踪监测,起到了吹哨警示的作用。实施“绿色食品标志规范使用行动”。对307个有机产品进行抽检,合格率为99%,并对61家获证企业进行不通知检查。组织对44个地标产品开展质量监测。持续推进绿色有机地标追溯管理工作,建立与国家追溯平台信息共享工作机制。

   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地标事业。围绕“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通过结对帮扶、内部帮扶等方式,落实绿色食品费用全免、有机农产品减免政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三区三州”培训绿色食品“三员”825人。2020年支持贫困地区2884家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地标产品6406个,减免费用5061万元,创建27个绿色有机基地,地标保护工程支持了74个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围绕绿色食品事业创立30周年主题,通过举办“发展绿色食品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春风万里绿食有你”等系列宣传活动,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拉动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包括今后一个时期,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念好“稳”“严”“实”“优”“响”“新”6字经,不断增强事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绿色有机地标事业发展要又稳又快

   记者: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和地标农产品事业发展速度很快,那么,是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呢?

   张华荣:绿色食品31年发展历史,从产品数量上来说,最先开始的1万个产品,用了16年时间,近来增加的1万个产品,用了两年,今年估计一年就可以发展一万个。可以说,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发展速度过快、规模过大,不仅影响产业发展质量成色,而且容易出现各种风险漏洞,埋下质量安全隐患,损害精品品牌形象。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标发展要“稳”,稳定节奏、把控风险。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与安全、数量与质量、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稳定节奏、把控风险;要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具体来讲,绿色食品要坚持精品定位,突出优质营养、环保健康的高端品质,稳步增加总量规模;有机农产品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产品地标要突出“独特地域、特定生产方式、独特品质、特定历史文化”,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要以提升质量、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为重点稳步发展,积极推进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要扩大认定总量,积极推广应用。

   绿色有机地标事业,要控制好节奏和速度,如果跑得又快又稳,则不需要降速度,如果跑得跌跌撞撞的,就需要慢下来稳一稳。

   “好要有好的样子”

   记者:严格证前审查和证后监管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提升品牌公信力的根本保证,目前个别地区和机构存在“重申报数量、轻审查质量”、“重认证登记、轻证后监管”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张华荣:今年中心先后下发了完善绿色食品审查、提高地标登记管理质量、加强基地建设管理等通知,提出了一系列严格审查把关的要求。

   绿色食品要严格平行生产、委托加工审查,提高蔬菜、水果最小申报规模,将注册商标作为申报的基本条件,建立续展率与新增产品数挂钩的联动工作机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控制规模和数量,特别是要严控超大规模和蔬菜水果基地创建,落实基地年检和产品抽检措施,提高原料产品与加工企业对接率。地标产品要突出声誉基础和特色品质,提高登记管理质量。严格执行30年生产年限和20年声誉年限,对声誉基础不足或特色品质不明显的产品,不予受理。

   要坚守底线,从严监管。做好3000个绿色食品抽检、7家省级工作机构年检督查和续展核查以及风险预警监测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件。严格落实抽样检测相关规定,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支持,增加产品抽检数量。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对企业年检、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依法依规摘牌出局。

   好要有好的样子。在绿色有机地标事业的发展中,整个系统要严格把规定要求落实到位,要把质量作为绿色有机地标产品发展的根本生命线。

   产品发展到哪里,监管工作跟进到哪里

   记者:保护好、发展好绿色有机地标事业,是各级工作机构和企业的共同责任。在绿色食品发展中,如何压实责任、落实制度?

   张华荣:去年,中心综合审查和专家评审未通过的申报产品有236个,占评审产品的2.02%。虽然量小,但相关现象不能忽视,要严格审查把关,要压实责任、落实制度。

   今年中心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审查工作规范行动”,探索建立省级工作机构审查质量综合评价机制,试行集中飞行检查。全面强化绿色食品检查员、内检员职责,加强对申请材料规范性、真实性的审查,健全“四查四通报”机制。

   产品发展到哪里,监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中心将结合年检督导和续展核查工作,重点解决现场检查、证后监督检查“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督促检查获证企业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推动基地、企业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继续推进质量追溯管理,督促和指导申报单位在国家追溯平台开展主体注册。

   加工产品占比不应低于40%

   记者:近几年,绿色食品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合作社多,龙头企业少;种植业产品多,畜禽和水产品少。这种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张华荣:目前,绿色食品发展确实存在产业结构“三多三少”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区域和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大、影响广、效益高的产业集群。

   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进畜禽、水产和加工食品的发展。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加工产品申报,在新发展的绿色食品产品中,加工产品占比不应低于40%。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发展绿色食品,启动大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加快审查进程,国家级龙头企业由中心直接受理审查,省级龙头企业由省级工作机构受理审查。积极配合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推进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

   用标吃香,不用吃亏

   记者:目前绿色地标品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有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存在顾虑,不愿意用标,具体是什么原因?有哪些改进措施?

   张华荣: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担心市场监管或职业打假不敢用标,有的因短期效果不明显不愿用标,此外,有一部分地标证书持有人未授权生产主体用标。

   唱响品牌,才能使更多企业愿意用标。要让品牌叫得响,就要使企业响应、市场呼应、社会回应。今年将继续实施“绿色食品标志规范使用行动”,通过加强包装标签备案,推进防伪标签向粘贴式标签转换,方便、规范企业用标。对长期连续用标的绿色食品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加强地标产品标志管理,规范标志授权使用,推进产品带标上市。继续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为主题,在全国开展“春风万里 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行动,推动绿色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要做到“用标吃香,不用吃亏”。要让企业看到用标效益,实现优质优价。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建立专业经销商队伍,拓展产品营销渠道。高质量办好今年的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和农交会地标专展,扩大规模,突出“商”味,强化专业招商、宣传推介等服务。同时,促进品牌融合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有机地标+”,形成品牌叠加效应。

   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和技术落地生根

   记者:目前,我们有141项绿色食品标准,如何提高标准的采用率,推进标准和技术落地生根?

   张华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勇于在制度机制、工作方法上开拓创新,增强事业发展活力,对接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质量标准,健全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提高标准采用率。

   主动融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中,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示范行动为切入点,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和技术落地生根。与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合作,创建绿色食品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试验基地,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国家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
  地标目录
平台首页 | 国际地标 | 地标保护 |  申报流程 |  地标使用 |  知识产权 |  品牌效应 | 关于平台 |  
友情链接:  防伪技术   防伪标签   防伪公司   产业调查报告   金芒果地理标志国际博览会推荐品牌  
全国咨询热线:400-6040-315   京ICP备09101765号
Copyright © 1998 - 2013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