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评估

 

提升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任务和方向
时间:2018-05-02 10:00:51  来源:  作者:
 
 
   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三品一标”的重要组成, 是国家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本文全面总结了2016年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取得的成效, 深入分析了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及品牌影响力的目标任务及实现路径。

   一、2016年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6年,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各级工作机构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 规范认证登记审查, 强化证后监督管理, 加快追溯平台建设, 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持续增长

   全年共评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2.8万个, 比2015年增长18%。新认证评审通过产品1.4万个。数量排名前10位的省 (区、市) 分别是江苏、山东、浙江、贵州、重庆、安徽、北京、江西、河南、四川, 占全国总数65%。复查换证评审通过产品1.4万个, 换证率40%,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上海、北京、安徽、黑龙江、江苏、辽宁、吉林、重庆、山东等省市复查换证数量和比例综合成绩突出。目前全国有效无公害农产品7.2万个, 获证单位3.4万家, 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面积1 547万hm。同时, 坚持严格规范审核评审, 组织专家对江苏、天津等11个省 (市) 开展了质量督导检查, 提高了各级机构工作有效性。举办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系统应用培训班, 推动系统在全国5 000多个市县工作机构应用, 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二) 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稳步推进

   全年新公示农产品地理标志231个, 公告颁证212个。截至目前, 全国累计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061个。对山东、新疆等6省 (区、市) 30个获证产品的120个样品开展了质量监测, 对黑龙江、河南等6省进行了综合督导检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标志使用专项检查, 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7万人次, 发放宣传资料66.8万份, 有效维护了市场环境。授予“金山时雨”等8个产品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资格。成功举办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展及第二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 得到农业部领导的批示肯定。组织开展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和大型纪录片《源味中国》拍摄工作, 宣传推介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成果及精品形象。山东、湖南等省出台了农业品牌发展意见, 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重要内容;海南、福建两省将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纳入省品牌农业发展规划, 设立专项资金, 对登记产品给予重奖;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区积极开展省级示范创建工作;江西、青海、新疆等省区将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纳入各级目标考核内容;湖北省农业与执法部门紧密配合, 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联动监管制度。

   (三) 获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跟踪监测抽检河南、河北等12省市产品847个, 合格率99.78%, 中秋、国庆两节抽检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产品351个, 合格率99.14%。探索实行监管信息在线管理, 根据获证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监管。全面启用新型二维码无公害农产品标识, 组织开展标志使用专项检查, 检查各类市场1.2万个, 发放宣传材料102.9万份。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依规处理, 全年共撤销无公害农产品证书38个、注销101个、暂停3个, 并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网站进行公告, 切实维护品牌形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注重完善监管制度, 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重庆市积极推进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监管员队伍。

   (四) 追溯体系建设进度加快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招标, 完成软件开发、监理、项目集成服务与基础软硬件购置、指挥调度中心室内改造与设备购置安装等招标工作。制定软件开发和监理工作对接方案, 组织制定相关制度, 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组织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原型设计、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 目前软件开发已完成任务的80%。组织修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 起草完成8项追溯标准。此外, 积极谋划试运行工作, 形成部署方案和行动指南。各地区也开展了探索实践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较早建成全区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 加大投入配备先进设备, 强化制度建设和绩效管理, 与食药部门联合建立准入机制, 推动追溯管理实施, 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 技术支撑不断强化

   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跟踪评估工作。组织检测机构参加能力验证考核, 合格率为95.2%。目前全国共有无公害农产品有效定点检测机构154家、产地环境检测机构174家。举办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师资和检查员培训班, 指导各地开展检查员培训65期, 培训7000余人;开展内检员培训171期, 培训2.4万人。进一步开发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系统, 基本实现申报审核、查询统计、标识管理、证后监管以及检测机构、检查员、内检员、培训及教材在线管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 当前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动力不足, 个别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层体系队伍稳定性和能力建设还有待全面加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再接再厉, 迎难而上, 把工作做细做实, 推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重大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 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 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 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在2017年“两会”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主攻农业供给质量, 注重可持续发展, 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农业部一号文件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追溯工作作为质量兴农的重要目标和抓手, 要牢牢把握形势任务要求,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抢抓机遇, 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乘势而进, 全面加快发展。

   (一)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消费者更加注重质量, 讲究品牌消费。当前迫切需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就是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 用改革创新的办法, 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总体要求, 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 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 加快扩大产品数量规模, 积极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满足居民消费多样化、个性化、高档化升级需求。

   (二) 紧扣绿色发展来推动政策支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等新发展理念, 各地围绕绿色发展, 重点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的实现,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实行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核心要素与这些要求高度契合。2016年底, 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 要求到2020年, 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近年来在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事业发展过程中, 始终坚持把政府推动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奖励补贴、项目配套、绩效管理等方式加强扶持, 营造了有利发展环境。下一步, 我们要紧扣绿色安全, 继续谋划奖补等政策创设, 积极支持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运用项目扶持、资金补贴等工具, 把广大生产经营者重质量、保安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

   (三)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发展“智慧农业”, 实现“机器换人”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重大战略方向。国务院文件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 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 韩长赋部长强调2017年重点要抓好“五区一园四平台”建设, 其中, 追溯平台是主要任务之一, 并且纳入农业部目标绩效管理。推进追溯体系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同时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技术性、创新性都很强, 需要我们去破解和推进。

   各级工作机构要主动适应这一工作新常态新要求, 把握机遇, 增强信心,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 明确各自定位, 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 要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 保障追溯体系全程可控、运转高效。

   (四) 坚守质量安全底线来强化认证登记监管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城乡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敏感度高、容忍度低。一旦出现有关事件哪怕是苗头性的问题, 就会迅速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介传遍全社会, 这也成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因素。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是官方认证登记行为, 是国家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一旦发生问题, 影响比普通农产品更大, 风险波及的范围更广。因此, 无论什么时候, 质量安全是必须要守得住的底线, 也必须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

   2017年底将召开党的十九大, 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 对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局, 对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要持续加大认证登记审核、监督和风险排查力度, 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提升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及品牌影响力的目标任务及有效路径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农业部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7年初,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部常务会议, 专题研究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作。会议强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既要推进结构调整, 解决“多”和“少”的问题, 还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解决“好”和“差”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和品牌农业建设, 把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监管摆在突出位置。应该说, 进一步明确了无公害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

   2017年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全国推进质量兴农工作的总体部署, 扩大发展规模、规范认证登记审查, 强化证后监督管理, 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快追溯平台建设, 着力推进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 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模, 着力增加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

   2017年全国推进质量兴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重中之重是要抓好“三品一标”品牌发展,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促进认证,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同时要求, 力争使“三品一标”发展速度每年保持在6%以上。无公害农产品是“三品一标”的重要组成, 2017年的重点任务是要继续扩大数量规模。主要围绕两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中央和农业部已经给出了很好的政策导向, 各级工作机构要紧紧抓住机遇, 全力争取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列入“三园两场”、“五区一园”项目建设内容,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指标中无公害农产品占比要求, 积极争取政策创设项目, 将认证纳入财政补贴范畴。积极开展系统性品牌宣传工作, 通过媒体、展会等渠道加强品牌宣传, 引导消费和生产。加快与大型电商对接, 全面拓宽销售渠道, 提高市场效益, 激发生产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增加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规模。

   二是要积极探索制度改革。2017年要进一步创新部省分工负责机制, 优化审查流程, 集中产地产品管理权限, 突出属地责任, 积极探索建立实施“省级审查存档、部级核准发证”制度, 先将复查换证审核重心前移至省级工作机构, 形成“权责相应、质效双提”的工作机制, 力争使复查换证率达到60%以上, 全面提升无公害农产品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2017年初步先选择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浙江、上海、福建、重庆、宁波等一批省 (市) 开展试点工作, 积累经验, 完善制度, 适时全面推行。重心前移是新一轮改革的核心要求, 各地要积极主动跟进, 发挥自身优势, 承担起更多的职责, 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 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打造, 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基地, 我们要紧扣中央要求做好推进。2017年计划新公示农产品地理标志170个, 重点抓好3件事。
 
   一是抓质量。要“两手抓”。一手抓材料质量。重点加强产品申报核查审查工作评价, 将管理系统录入等相关工作与工作机构及核查员考核挂钩。一手抓产品质量。品质指标科学性问题是目前的重点问题,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将逐步建立健全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体系, 各级工作机构也要做好本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质研究及保持工作, 确保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二是抓创建。计划创建6~8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样板, 重点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同时计划分期分批创建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 逐步覆盖全国特色产品主要产区。
 
   三是抓品牌。2017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宣传是重点内容, 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和北京农交会宣传, 继续与央视七套、农民日报等媒体合作, 结合地方品牌推介活动进行整体宣传, 做好展示推介工作, 充分展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形象。
 
   (三) 加快建立追溯管理体系, 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

   建成并顺利运行国家平台是2017年农业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具体要抓好3个方面。
 
   一是试运行。近期即将完成国家追溯平台和指挥调度中心建设。试运行将按照“区域整建制推进、节点企业带动、重点品种示范、种养环节先行”的总体思路, 优先选择5个省份和品种开展, 要积极配合, 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 在运行机制和推进模式上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二是互联互通。优先探索国家平台与省级追溯平台对接, 地方平台主要任务是管理生产信息, 国家追溯平台管理流通信息。
 
   三是保障支撑。试运行地区要尽快配齐基础装备、经费、人员, 为实施追溯管理提供支撑。同时, 要加强与食药、商务部门协调配合, 建立“追溯入市关口”。目前, 四川、浙江等省中心已经成立了追溯管理部门, 其他地方也要抓紧推动这项工作。

   (四) 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水平, 切实防范质量安全风险

   一是要对家底心中有数。精准掌握本地区本行业内获证主体的生产管理情况, 维护并利用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系统监管信息共享平台, 将监管信息档案作为重要依据, 制定监管名录, 实施分类监管。
 
   二是要依法从严监管。监管工作要严、更要规范。要健全各项制度、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 积极构建无公害农产品监管与农业综合执法、食药、工商等部门的衔接机制, 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发现问题的, 该整改的整改, 该出局的坚决淘汰出局。
 
   三是要强化监管队伍能力。各地要明确专门监管部门和专职人员,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将研究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监管员管理办法, 建立监管员制度。同时, 要加强对监管员业务培训, 尤其是要强化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生产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 不断提高监管工作水平。

   (五) 做好检测培训管理, 全面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一是加强队伍培训。各地要充分发挥优秀师资作用, 指导培训基层检查员、核查员以及内检员。
 
   二是加强检测机构管理。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考评管理的基础上, 各省工作机构也要加大对本地区本行业检测机构的指导力度。对认证审核中出现的检测问题, 要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交流, 进一步规范检测工作, 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管理系统全面应用。推行产地备案、检查员内检员培训、定点检测机构在线管理。健全监管信息管理功能, 完善监管信息档案。试点将端口延伸至申请主体。各省业务骨干作为管理系统使用的师资, 要担负起指导本地区本行业应用的职责。
 
 

 

  地标目录
平台首页 | 国际地标 | 地标保护 |  申报流程 |  地标使用 |  知识产权 |  品牌效应 | 关于平台 |  
友情链接:  防伪技术   防伪标签   防伪公司   产业调查报告   金芒果地理标志国际博览会推荐品牌  
全国咨询热线:400-6040-315   京ICP备09101765号
Copyright © 1998 - 2013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